書畫同源,看題款和印章就知道畫家水平了。在當代中國畫中,題跋好的作品猶如鳳毛麟角,書法不佳、爛題亂題的不在少數,只落窮款、了無余味的更是比比皆是。然而,近些年,中國畫的“大師”“名家”輩出,“創新”之作疊出,不容忽視的是,他們的作品中題跋卻越來越少,越來越寡淡無味。當代畫家為什么怯于題跋?題跋在中國畫中究竟還占有多大分量?題跋越來越少說明了怎樣的問題?
“中國畫歷史上,最早的畫沒有題跋,北宋畫家范寬的畫就連名字也不寫,后人是從其他文獻資料中確定為他的作品。”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趙力忠說。
考察中國美術史,北宋以前的作品多是窮款,名字藏于樹石不易看到之處,完整的題跋始于北宋的文人畫家,如蘇軾、文同、米芾。此后,畫家在作品上不僅題款,且加詩跋,“題”在前,“跋”在后。而當時皇家畫院中御用畫家的作品多是窮款。古代畫家把詩文題在畫面上,使詩、書、畫三者之美巧妙結合,相互生發,畫面更富形式美感,逐漸形成了中國畫的藝術特色。
“高情逸思,畫之不足,題以發之。” 清代方薰在《山靜居畫論》中強調題跋不僅可以補充畫面的構圖布局,寫出畫家的畫外之意。題跋與繪畫內容要相互補足、相得益彰才算完美。
?中國畫的題跋按字數長短,大致可分為三類:長款、窮款和藏款。歷代在畫面上落長款的名家中不乏高手,他們不僅文采驚人,其書法更是了得。如明代徐渭畫了一幅寫意水墨葡萄圖,畫中題詩宣泄悲憤之情:“半生落魄已成翁,獨坐閑齋嘯晚風。筆底明珠無出賣,閑拋閑置野藤中。”近現代的吳昌碩、齊白石、黃賓虹、張大千等也都善于撰題長款。
過去的窮款和藏款常常是畫家有意為之,對于一些作品而言,由于畫面構圖、章法布局已很完美,畫家不容多寫而刪繁就簡題寫了窮款。另有一些畫家,由于書法功底淺薄,就直接題了窮款或藏款。這種做法也稱藏拙,說明畫家有自知之明,一“窮”一“藏”之間,尚存君子之風。不同過去,當代有的畫家書法很差而不自知,連打油詩也寫不好卻敢于題寫長款;有的畫家自稱為“文人畫家”,自己卻腹笥空空,亂題一氣,不知所云,顯得不倫不類。
?“文人畫家的題跋好,并不代表他畫得同樣好。”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畢建勛對于中國畫題跋有著自己的理解。他認為,元代以后,中國畫衍生出一種綜合性繪畫,它是由詩、書、畫、印四種形態綜合而成的。而最早的“中國畫”慢慢被邊緣化,甚至是被遮蔽了。但這并不等于文人畫就是正宗的中國畫。在文人畫中,與其造型能力相比,文人的詩歌、書法造詣普遍更高,題跋和印章也就成了他們顯示自身修養的方式。
中國畫的傳統分為文人畫和畫家畫,“文人畫,顧名思義就是文人畫的畫,題跋較為豐富。畫畫者首先是一個文人,在為官為文之余畫幾筆,如董其昌。畫家畫是以畫畫為生的人畫的,它可能吸收了文人畫的筆墨、表現手法或者意趣,但比不了文人畫的題跋。畫家畫與文人畫的標準是不一樣的。”他認為,近半個世紀以來,國人繼承的傳統不是文人畫,而是畫家畫。比如,在人民大會堂懸掛的《江山如此多嬌》,畫上就只有作者名和作品名。
目前中國畫窮款多的原因有三點:
?一是很多畫家肚子里墨水少,寫不出詩詞來,或者書法水平不行,有的甚至照抄唐詩宋詞都出錯,那還不如沒有題款。
?二是當前有一種比較時髦的畫法,就是畫得滿、畫得黑,再題款就喘不過氣來了。有些人強題,是對畫面的一種破壞,還不如不題。
?三是新水墨,難用傳統的要求來衡量它,因為它的畫法、構圖吸收了外來的東西,與我國傳統的題款格格不入,反而不可題款。”
中國畫家題跋能力和水平越來越弱,是從何時出現端倪的呢?大約可以追溯到“五四”新文化運動,之后古體詩衰微,白話文流行,魯迅曾講過諸如“米芾山水畫毫無用處”的話,畫家們從那時起已經出現不注重詩詞能力的傾向。畫家梅墨生認為,新興的中國畫在繼承古代傳統的中國畫技法之余,西方繪畫對于新興中國畫的影響也不容小覷。這種變化將古今與中西合而為一,讓中國畫在現代重新再生、轉型、煥發,形成一個新的、非常復雜的繪畫類型——新文人畫。然而,由于很多畫家的目光短淺、修養淺薄,有的雖然技法爐火純青,卻達不到文人畫直抒胸臆的境界,東拼西湊的題跋更讓作品多了俗氣。
30年前,當年的一幫年輕人提出了‘新文人畫’的說法,并主張傳統文人畫必須創新。而現在,有些人卻是照貓畫虎,老師怎么畫他就怎么畫,這里搬幾塊石頭,那里點幾朵菊花,然后再從書中找幾首唐詩抄上去,陳陳相因,甚至還出現了專門教人為畫配詩的工具書。一些沒有文化的人通過‘文人畫’的炒作,一個個都成了‘大師’,還把作品賣出很高的價格。”
?多位學者表示,當代畫家普遍缺乏古典文化的修養,這是當下題跋少、爛的主要原因。近百年來中國社會發生巨變,國粹少有繼承,進入新時期,許多年輕人熟練掌握外語,卻不認識繁體字,讀不了古文,對于中國畫的內在精神,對于文人畫獨特的發展脈絡沒有清晰的認識。想要畫好中國畫的年輕畫家,應該自覺從古文、詩詞、書法入手開始補課,加強文化修養,在題跋上也要下功夫。
在無款和窮款居多的當代中國畫面貌中,中國畫與書法的關系已經不像古代繪畫那樣緊密,中國畫對于書法基礎的依賴也不像古代那樣成為一種必須,中國畫不僅在基礎上游離于書法之外,而且在審美上、品評上也脫離了書法的規范。中國畫在20世紀的發展逐漸西方化的過程中,伴隨著書法在當代失去公眾性的整體走向,也逐漸脫離了書法的基礎,而由此建立起了一種與當代審美相應的造型的基礎。
個中的原因還有:
?畫家已經不擅書法;
?以西方繪畫為結構方式的畫面中已經不容書法的加入;
?不求意境的當代國畫審美也不需要“畫之不足,題以補之”。
因此,當代中國畫的主流樣式中,題款的方式已經退居到次要的地位。書畫在歷史上同源、同法,現在已經分道揚鑣。
當代中國畫的主流已經不講究書法的基礎、書法的功力、書法的水平,那么,我們來看當代畫家的書法,已經很難有上一代畫家那樣的整體水平。現實的警示,也是一種現實的反思。(來源:中國文化報 )